□楊朝清
  日前,廣西南寧市民黃東森房屋女士為給住院的老母親辦理醫保手續,下午三點一上班,她就急匆匆地來到南寧社保局。沒想到,大門緊鎖,門前赫然貼著一張告示,上面寫道:周二和周五的下午是處理數據、業務學習時間。“學習時間不辦公”,這讓不瞭解情況的群眾,屢屢吃到“閉門羹”。(11月11日中國廣播網)
  作為一種制度化手段,公共部門開展理論、業務學習有其必要性。然而,當“學習時間”成為“不辦公”的擋箭牌,顯然背離了公共服務便民、利民的基本屬性。一件原本輕而易舉的事情,卻讓老百姓有了汽車貸款“傷不起”的無奈和艱辛;每一次“閉門羹”,都會在無形之中增添老百姓與公共部門的距離感與隔閡感。
  “學習時間不辦公”從錶面上看是一種時間衝突,導致工作人員分身乏術;從本質上看則是一種偏離群眾路線的官僚主義——對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失去蒸烤箱了敏感性的反應能力,當公眾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推諉卸責。這種做法,既違背了專業主義和職業倫理,也背離了老百姓的期許。
  破除官僚主義帶來的距離感與隔閡感,迫切需要重新回答“為了誰汽車貸款、依靠誰、我是誰”的時代之問。密切聯繫群眾、轉變工作作風的背後,是發展觀念的端正、是價值排序的重塑與人文關懷的重振。換言之,“學習時間不辦公”不僅是制度問題和程序問題,更是一個認識問題和作風問題。
  從實施操作上講,“學習時間不辦公”將學習與辦公看成對立、排斥的關係,卻忽視了二者的兼容性與互補性。不論是將內部學習安排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後,還是將內部學習安排在周末,抑或是實行分層學習,安排一部分人在辦公時間內部學習,另一部分人對外銀行利率辦公,“邊學習邊辦公”,方便老百姓辦事;只要設置合理,學習時間同樣可以辦公。
  “學習時間不辦公”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然而,伴隨著社會變遷和時代進步,老百姓對公共服務有了更為強烈的利益訴求。如果公共部門依然在陳詞濫調中打轉,依然在批評質疑中自說自話,就難以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信任。
  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顯然離不開公共服務的優化和升級。眼睛向下看,傾聽老百姓“沉沒的聲音”,回應公眾訴求,公共部門要更加註重受眾的切身感受,更加註重公共服務的社會效益,逐漸實現公共服務標準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從這個角度上說,“學習時間不辦公”需要糾偏與改進。
  楊朝清  (原標題:“學習時間不辦公”背離公共服務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63risb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