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椎擊三要及仰的三虛空相應口訣 大圓滿椎擊三要及仰的三虛空相應口訣 巴祖仁波切 造 止貢。敬安仁波切 釋 「椎擊三要」又稱三句指要,藏音:基松聶得,修持大圓滿教法的重要一環,修持椎擊 三要的條件為: 1. 上師對弟子有信心。 2. 弟子能守三昧耶戒。 在我們灌頂接受密續教法時,同時也立下該法的三昧耶戒,能淨持三昧耶戒能得到 上師、諸佛菩薩、空行的加持,修密能快速成就,但也能墮金剛地獄,蓮師曾說過:『 如同一條繩上攀爬,不是往上、就是往下,別無他徑』,上師與弟子都需持守三昧耶戒 見即深廣無有量(註1),修即悲智之光明(註2),行即如來之芽苗(註3),如是受 持修學者,此生證覺無坎坷,否亦心安阿拉拉(4)。 見為深廣無量者,三要義訣之椎擊,最初自心安然放,不散不攝無分別。與中鬆坦安閒 住,突然作意呼一「呸」,威猛短促真希奇。 一切皆無唯驚愕,愕然當下皆洞達,明澈通達無言說,法身本覺當認之,直指本性自見 第一要。 復次散住皆適可,嗔恨貪欲及苦樂,恒常及暫一切時,本性自見法身當認知。 今昔母子光明會,住於無言本覺中,所現樂明數數除,突施方便般若字(註5),入定 出定無差別,座上座下亦無別,恒常住於無別境,然若未得堅固時,須舍聵鬧勤修持, 入定閉關專行之,恒常及暫一切時,法身唯一得任持,決定即此無其他,確定唯一決定 第二要。 此時貪嗔及喜憂,分別客塵皆無餘,認知彼中無相續,知是解脫之法身,譬如水中之圖 畫,自顯自解續不斷,所顯明空赤裸食(註6),諸般變現法身王,自淨無跡阿拉拉, 顯現如昔同舊樣,解脫分別之大要,離此之修迷誤道,具足無修法身中,決定當下解脫 第三要。 具足三要之見者,智悲雙運之修習,隨友佛友一切行,三世如來雖聚議,無較此勝之口 訣,覺力法身掘藏者,智慧界中取此出,不同土石之伏藏,勝喜金剛之遺囑,三種傳承 之精華,付之心子之心印,是甚深義與心聲,是心聲語是要義,切勿捨棄心要義,慎勿 漏失此口訣。 附註: (1)雙關語,既指見地亦為龍欽巴祖師名號。 (2)雙關語,亦為智悲光尊者名號。 (3)雙關語,亦為佛芽尊者名號。 (4)阿拉拉──讚美義。 (5)表方便字音為帕,表般若之音為紮,合為一字音呸。舊譯為音潑吒。 (6)食,比喻受用義。 仰的三虛空相應口訣摘錄: 修自性定與光明,到此非得究竟證,不修更不能得證,即修即是細分別,不修分別更粗 劣,無有微塵量修因,心應剎那離散亂。 ?大圓滿無上秘密圖座心要絕密? 諾那呼圖克圖逞列匠磋大師口授      【心要】      至聲無聲。無聲至聲。妙相無相。無相妙相。   上色無色。無色上色。巨中有細。細中有巨。   有中證無。無中證有。非諸對立。及至統一。   本自圓明。是如如義。地水火風。空見與識。   七大之聲。同為一吽。吽本無聲。總攝諸聲。   萬法之母。大陀羅尼。心色二法。智業兩印。   父屬母屬。出氣入氣。息增懷誅。均皆概括。   一大一小。多方便門。紅點充盈。色力增加。   一大兩小。白色光明。妙湛清涼。導色入心。   三小大小。心色雙融。樂明無念。等持受用。   輕重緩急。長短大小。運氣莫執。吟聲莫著。   或擊法鼓。或持鈴杵。梵天四門。開闔有度。   若生定見。及與斷滅。或生法執。皆屬錯誤。 新成屋   細如陽燄。昭如日月。毛髮孔中。無量吽體。   藍色天體。遍滿吽字。吽非文字。亦非言語。   言語文字。從茲而詮。本自圓滿。斯為真言。   吽無內外。及與倒正。權巧方便。妙用叢生。   內處通徹。證明法身。來時倒來。去時順生。   於斯根身。本無取捨。無取捨心。不入斷滅。   以其無執。法喜充滿。紅者為母。白者為父。   父母和合。空藍無物。吽為明點。亦象氣脈。   法爾本然。不要執著。吽為雙身。亦是塔婆。   蓮祖所傳。諸佛共說。移喜錯嘉。法宮流出。   塔基五輪。洞開四門。塔身寶瓶。眾寶嚴身。   上十三層。有半月輪。月輪之上。拉達蒸蒸。   浮圖涅槃。不滅不生。斯名圖座。福爾厚昆。   大師諾那。攜至漢土。首得親承。等郤我佐。   有色有色。無色無色。有相有相。無相無相。   毋泥名相。金剛薩埵。地聲風聲。水聲火聲。   有色無色。無色無色。有相有相。無相無相。   內外七大。共發之聲。牛音馬音。豬音虎音。   四生九有。共同之音。共而不雜。有吐有納。   隨其身量。及與心境。吟哦吽字。皆是妙法。   宜知本然。莫算海沙。或喜或怒。或慄或彈。   或具五色。摩尼寶光。勿忘爾戒。勿忘爾法。   法不毀戒。戒常護法。有心無情。無心有情。   覺有情義。無有情心。斯陀羅尼。無量神護。   能破世論。能除定毒。消諸邪見。及諸業苦。   有月藏勇。作偈藏訣。慧燈永續。其如日月。   採之不盡。用之不竭。報師佛恩。勉之斯說。   義未有盡。理亦不全。圓滿如意。還待後賢。      回向法界。頂禮龍天。 [大手印五支道] 「大手印五支道」包括一切佛陀的法教於其中 ,是為達了悟自心本性必須追求的正確教法。以五 支道的體系來引介大手印的淵源很久,法王岡波巴 時,將此與眾不同的教法獨立出來,其弟子帕摩竹 巴正式名之為 「大印五支」,並將此教法傳給直貢 嘻舉派一教主吉天頌恭,告訴他從此以後,直到証 得圓滿無比的佛果為止,除了「大印五支」之外, 再也不需依靠他法。 噶舉派諸師說:「大手印如獅子,五法如眼, 離此修大手印,亦無實益」,如是可知「大手印五 支道」是達波噶舉派教法的精髓,帕摩竹巴精要的 所在。百千年來直貢噶舉無數成就者皆遵修此「大 手印」傳承而證悟。唯有源自對上師的信心與傳承 加持的力量,才能認識真實自性,了悟究竟直理。 何謂 「大手印」? 「大」:意指再無任何-法門勝於此,故稱為大。 r手印」;意指三世諸佛的心,那無二的智慧。 這要到那裏去尋找呢?要到自己的心中尋找。經中說:「眾生本具如來藏」,這如來藏即是平凡的 心。是這個不為任何現象所摻雜,不被世間意識所攪亂, 不為妄念所鼓動,當下安置於本來之處的自己的心。 一個人如想 「即身成佛」,修習「大手印」是唯 一之路,它是 「圓滿的法門」-> 帶領我們一步步找 到自己那本自清淨的三世諸佛的心。 修習「大手印」次第: 「大手印J的修習可分為「前行」與「正行」兩部分 「前行J分為 [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 「四共加行」一有思維暇滿人身難得、思維因果業 力、思維生死無常、思維輪迴過患等四種思維,是 小乘、大乘、與金剛乘所共同修持的。 一、思維暇滿人身難得 輪迴六道中: 「地獄道」一忍?室內設計朮搌漯未鷃P嚴寒的折磨。 「餓鬼道」一經歷著持續不斷又極強烈的饑渴之苦。 「畜生道」一在無知愚癡中,被奴役剝削,深受恐懼 之苦。 「阿修羅道」一具有非常強烈的嫉妒心,因此縱使 他們擁有很多的歡樂與物質,也無 法真正去享受這一切,因為嫉妒心 不斷地在折磨他們。 「天道」一享受各種遠甚於人道眾生所能想像的喜 樂及美好的事物。由於他們如此投入物 質的享樂,因而沒有修持佛法的動機。 「人道」一人道的情形和其他道不同,人道沒有天 人所擁有的極大享樂,因此也不會耽溺於 這些享樂;但是也沒有三惡道的極大痛苦。 人道的情形最適合修持佛法及証悟佛果, 擁有修持佛法的一切自由與順緣,擁有許 多本具的功德與福報,所以說:人身是珍 寶、是難得的。 二、思維生死無常 這一生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奮鬥,求 取成功與幸福;不論曾經成名或多有權 勢,在跨入死亡的門檻時,又能帶走什 麼?我們總想擁有些什麼東西,而一直 工作到精疲力盡,命終時,卻亦是毫無 所獲。死亡是必然的,而死亡的時間是 無常,是不一定的,如果繼續讓這些迷 妄來支配餘生,只會使得生命的痛苦愈扯愈緊,此 刻我們擁有這個寶貴的人身,面對生死無常,應當 生起強烈的出離心,堅持修行佛法。 三、思維因果業力 「業」是泛指行為和行為後果之間的關係。 所謂 「因果業報」,即是說:好的行為帶來了快 樂,不好的行為製造了痛苦。此時此刻我們身、 語、意的行為,決定了我們未來生存的樣貌,我們 現今的喜悅或悲傷,正是過去世種下的果報,但這 些喜悅痛苦的果,都是取決於我們的 心,當我們誤用心的潛能,我們會犯下 錯誤並承擔苦果,當心的潛能被技巧控 制住時,我們能夠得到正面的善果,因 此趣向佛法,調伏心性是多麼重要。 四、思維輪迴過患 輪迴六道中,天道、阿修羅道、地 獄道、畜生道、惡鬼道,各有各種不同 的苦,而人道雖最適合修持佛法,卻仍 須經歷生、老、病、死四大本具的痛苦。死亡時, 隨身的只有我們的業力包袱,以及等在前面的業報 而已,我們窮畢生之力試圖得到世俗的成就,就如 同在乾涸的河床上補魚,徒勞無功。因此,只有當 下修行的決心與願力,尋求獲得解脫,才是生命中 唯一具有意義的事。 「四不共加行J是修持金剛乘需有的基礎。 第一加行:皈依大禮拜 每個佛教人皆須皈依,因為相信佛、法、僧三 寶而入佛門,以身一行大禮拜,口-誦祈請文, 意一觀想菩提心、觀想上師,以此方式讓自己的身 口意清淨。我們先觀想自己和所有眾生一起,虔誠 地皈依諸傳承上師和佛、法、僧三寶,由此便能受 到上師和三寶的無上加持,而遠離任何阻礙開悟的 侵擾或障礙。 第二加行: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是佛的名號,佛陀說:金剛薩埵清除 業障的功德是最大的。從無始以來,我們的心受到 無明的蒙蔽,造了無數無量的惡業,而在痛苦的輪 迴中流轉不止,要淨除這無量劫所累積的惡業是必 須修金剛薩唾。金剛薩埵的 「百字明咒」乃是一百 尊佛的化身,其清淨業障的威力是不可思議的。 第三加行:獻曼達 為了繼續在佛道上前進,除了 清 酒店工作淨業障,尚須積聚必要的福德資 糧,以持續旅程。我們供養己身予 佛為僕,獻出所有財物作為對諸佛 菩薩廣大如海的供養。我們用身、 口、意與念頭去觀想,配合曼達 盤,呈獻這充滿無窮盡人天財寶的 整個宇宙,供養給上師、住於涅繫 的諸佛菩薩和六道輪迴的一 切眾生。 第四加行:上師相應法 上師的心中持有慈心、 悲心,所以身體是僧寶,語 言是法寶,心與佛陀相同, 所以佛寶,因此上師具足 佛、法、僧三寶,對三寶有 信心,就要相信上師是佛, 才能得到佛的加持,也唯有源 自上師的法教,才能了解正法的道理。 在此我們要觀想上師現為法身佛金剛持的形 象,去除任何貪執或厭煩的情緒,以完全清淨和虔 誠的心,領受更大的加持。 r正行J分為發菩提心、本尊觀修、上師四身,止 觀襌修、迴向等五次第而修。 一、發菩提心: 生起慈心、生起悲心、與生起菩提心。生起如 慈母照顧孩子般的慈愛之心。生起對六道眾生無法 解脫輪迴之苦的悲心,以及世俗諦的願菩提心與行 菩提心。 二、本尊觀修: 本尊是上師所傳授的有緣的佛。 三、上師四身: 化身-釋迦牟尼佛、報身一大日如來、法身- 金剛總持、自性體性身-自然清淨本性。以這四種方法清淨自性,得到四身果位。 止觀襌修: 「止」:是不起念頭的作用,心非常平靜及穩定 的「安住於平和中J。 「觀」:在止的襌修中,心不僅非常平靜及穩 定。也非常清明,因此能分別辨識一切現象,並把 一切事物看得非常分明,這種明性即是「觀」,它 是經由「止」而開展出來的。當在「止」的境界 中,行者淨除了使其無法審察或分析事物的干擾念 頭,開展了行者能夠非常清楚、分明地覺受事物的 「觀」。 經由「止」、「觀」的修習,行者能認識自己 本然清淨的心,了悟到一切現象不生不滅的本質。 五、迴 向: 用觀想與祈願的方式,將所有身、口、意修行 所累積的善與福德,心不求回報的祈求一切有情眾 生皆能離苦得樂。 噶舉派的上師曾說:「大手印並不只是一個簡 單的名相而已,它是能帶領修行者覺悟的法門,此 覺悟即是大手印。」覺悟的途徑唯有實修,光聽聞 大手印是無法開悟的,只要依法修持,必定能受到 傳承上師的加持,迅速獲得開悟 大手印導引顯明本體四瑜伽 剛波班智達吉祥尊勝造 貢噶上師法獅子講授 釋滿空 翻譯 四瑜伽分為:(一)專一瑜伽(二)離戲瑜伽(三)一味瑜伽(四)無修瑜伽 (一)專一瑜伽 專一瑜伽分上、中、下三品。具樂覺受明空三摩地,初難定,後漸漸能定,此名下品專 一瑜伽。有時無意入定而竟能定,定且堅固,住於明體,此名中品專一瑜伽。入定出定 行止坐臥,晝夜一如,常住明體,如海無波,此名上品專一瑜伽。 專一瑜伽是否究竟圓滿,檢別有六,(1)見體性未見。(2)力圓未滿。(3)於妄念 上定顯未顯。(4)生功德未生。(5)播色身種未播(福慧二資已圓,化報二身稱色身 )。(6)於俗諦上決信未信。 (1)明空之心,即本覺智,不假外求,當體即是,有此決信,為見性。否則雖得樂明 無念之定,仍為未見體性。 (2)晝夜相續自然定於明空,為力已圓。若晝定夜否,午前定、午後則否等,為力未 圓。 (3)妄念所顯,即大手印,即於此,勿庸斷除。或竟忘卻,為定未顯。 (4)心於八風不動等暖相已得,為功德已生。若心尚未調?酒店打工X,為功德未生。 (5)出定時,對眾生起大悲心,發利他願,為色身種子已播。若悲心難生,為未播也 。 (6)出定時,於粗細因果堅信不謬,為俗諦上,已有決信。若於因果緣起,尚未堅信 ,即於俗諦,未得決信。(決信者,決定深信也)。 下品專一瑜伽時:心能住於明空,具樂覺受(輕安)。且從此覺受相,顯現塵境時,自 能清淨解脫,心生決定不謬之知解。但於後得境,心生歡喜,多於所顯境生執著,於後 得未失定念(即明體),而具空、樂之相。當生空及所顯為心之執著,其夢極明顯清楚 ,與平常無大差別。有時夢甚多,但得決定很少。有時覺很難定,且定難生。有時定之 增減極大,但恭敬信解及悲心等能生起。 中品專一瑜伽時:即得空、樂、明之覺受,何時欲定,即得堅住。有時無意修定,亦依 此覺受力,自然入定。妄念顯現較前甚少,隨顯隨轉清淨。且於後得境,即具空、樂、 明覺受,自覺心境寬舒澄清,朗然無際。但有時仍起實執,而於後得境中,隨其念起, 自然趨入於定。其夢中覺受相,有時現,有時不現,有時夢甚少,於定生喜躍心。 上品專一瑜伽時:即得空、樂、明之覺受,常住定中,一切妄念,悉於定上消滅。後得 境一切,皆彙歸於此定上。且多分夢,亦趣入此定上。能生具善執著之定解,領受心之 樂空顯現,即明空覺受;妄念顯現,即顯空覺受;外境所顯,即現空覺受。又領受如幻 、如夢等覺受,且稍生有漏功德,心覺較此定無更殊勝者,能生大恭敬信解。 復次,上中下專一瑜伽,應于高山茅蓬寂靜處所,泥塗門戶,斷絕往來,及禁語等,精 嚴行持。於不淨事等,心生厭棄,若染不淨,應行除遣方便。若生沉、掉,亦行除遣方 便。而觀體性,若起昏沉,應行懺罪法,于上師前,請求灌頂,及行薈供輪,供獻施食 ,啟請上師及助伴糾正之;若過失甚重,不欲稟白上師及助伴,及生邪見,為魔之障礙 ,應持誦皈依,精進修持,厭棄輪迴,發出離心,清淨信解,發大悲心,並數日休息, 除遣過患,隨力修淨身法(拳法)。以上方便,令定恢復。 但於觀察定無分別領悟覺受,及後得識顯境中,須不失此定念。於善覺受,不生歡喜執 著;於惡境相,不認為過失,不生厭棄。隨所顯現,不取不捨,無整而住。若覺受力重 ,當嚴持正念,稍稍遠離,數數定於本元上。有時觀前代修傳派祖師修行傳記,及金剛 幄經等,自亦發心如彼修持,如上修習,趨入領受通達樂、明、無念,三無分別之自性 即明空,妄念即顯空,外顯即現空,且決知一切法皆由心現,心本無生,自明自解脫, 為究竟證得專一瑜伽。 以上方便,如竭力行持,亦不能令專一瑜伽有所增進,則應行捨棄三貪著法。 (1)捨棄自貪著法:謂斷除現生希求,減少攀緣,拋捨世間貪著,割捨親疏愛憎,身 供上師,斷除蘊愛執著,而行「古薩裏」佈施法。 (2)捨棄受用貪著法:以所有財物,供養上師,令生歡喜。於本尊等,供獻食子,及 行薈供輪,令生歡喜。令金剛弟兄歡喜,以自受用,如所悅所食嚴飾品等,悉用供施。 衣食語言,概行拋捨,而行野獸行等。更斷除貪瞋,離開散亂處所及親里等。如上方法 ,盡力修持,若仍不能斷除,則應數年禁語。 (3)捨棄定貪著法:對一切善覺受,應捨棄之。決信於實際中隨顯,決定無好無惡。 心離覺受,保任赤裸覺性,令其以次增長。何時能清淨此覺受心,及消滅心境二執,通 達心之體性,離於生滅等戲論,即得顯現離?房屋二胎虞鴞驉C (二)離戲瑜伽 離戲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通達心之體性,已離生滅戲論,但未離執空、定解、覺受三貪著,且於輪迴涅槃,尚有 希求畏懼之心,是名下品離戲瑜伽。縱能清淨執空、定解、覺受之貪著,但於所顯境相 ,尚起希求畏懼之感,未能斷除減損或增益等,是為中品離戲瑜伽。於所顯輪迴涅槃一 切,執空、定解之執著,已得解脫,並離希畏之心,斷除增損,是為上品離戲瑜伽。 離戲瑜伽是否究竟圓滿,檢別有六,(1)見體性未見,(2)力圓未圓,(3)於妄念 上定顯未顯,(4)生功德未生,(5)播色身種未播,(6)于俗諦自在未自在。 (1)所謂親見心體性者,謂離開戲論,解脫、定解、執著等斷除所受能受之根果,能 清淨一切戲論,平等平等,是名親見離戲體性。若執空覺受與定解之實執未淨,則為未 見體性。 (2)若無少許希畏執空,離開本心之戲論,斷除增損,是為離戲瑜伽力已圓滿。中知 自性無生,但於所顯境,尚起希畏之心,又未能清淨執空蓋障,則為離戲瑜伽力未圓滿 。 (3)若能了知識與境,一切皆為空所顯,即空之自性,能如根本定,於後得境顯現通 達,是為離戲瑜伽之妄念顯定,否則未得離戲瑜伽之妄念顯定。 (4)若依方便道,精進修持,已顯成就相,證得俱生智,為功德已生。若成就相未顯 ,為功德未生。 (5)已於無生空性,生起不滅,無緣大悲,於後得識中,菩提心與廣大願力,因緣聚 合,為色身種已播。若悲心難生,與方便因緣不聚,為色身種未播。 (6)若空性顯現因果,體性離戲,但依因緣,隨其轉變,為得俗諦自在。若求知因果 緣起,堅執頑空,即於俗諦未得自在。 下品離戲瑜伽時:雖通達一切法體性,離生、住、滅三戲論,但於一切稍有空執,於後 得識中,未持念時,尚起親疏愛憎之執,於睡眠夢中,多起顛倒,善念有時高,有時低 ,有時于上師同伴及善業生信心與定解,有時尚生疑念。 中品離戲瑜伽時:雖於上執空覺受諸垢,離開貪著,斷除分別之根,且於無分別上,斷 除增損,但於顯境上,微有希畏實執,於後得識及夢中,有迷與不迷,於善業與上師同 伴,有時生信心,有時稍起疑念,有時增高或減低,有時想無證佛因,無生地獄因。 上品離戲瑜伽時:斷除輪迴涅槃,一切法之根,並於一切無有希畏,斷除增損。不管內 外一切法,是空非空,樂不樂等,隨任而已。一切所顯,顯空、無我。於後得識一切所 顯之分別,尚未到達澄清,而於明空、顯空、變融已臻相續之境。惟精進則相續,否則 不能相續。故尚未臻自然之境,夢中有時迷昧如常人;有時又覺無佛果可得,無地獄可 入,於十住法爾通達,一切甚殊勝法,皆易明瞭。自心體性,顯出上師。於一切外境, 皆成定心之增上緣,不為所動。任何勝妙五欲樂意之事,貪著念微,心能轉變八風。有 時不免起慢,以為已有離上師自修之可能,見他所修,皆不如己,有此錯誤也。 上中下離戲瑜伽,皆斷除三種貪著(住、受用、身體),住于清淨高山,絕人禁語,閉 室潛修,供獻多瑪,啟請上師,捨棄一切有相事業,專一意志,勿令散亂,精進住於大 手印,大要如是。有時觀想(生起)、念誦、薈供、佈施等,可稍行之。敬信上師,親 近金剛弟兄,于眾生生起大悲心,研究因果緣起。遇上師及金剛弟兄,則起質問或談論 ,以成就大德之歌韻為歌韻。然以多分時間,心不散亂,常住明體,少起緣念為要。有 時覺無少樂,心不快適,不能 保濕面膜安住于定,應修方便道氣功,忿怒母拳法等對治之。 上品離戲時,專修一念。如無增進,應斷貪著,啟請上師為授灌頂,懺除業障,祈求增 進證契。自觀本尊,心緣地獄種種之苦,皆唯心現,無有自性,遠離一切戲論分別,法 爾如是。從人天快樂,乃至六道輪迴,生死涅槃,一切諸法,一一如上思維,皆唯心現 ,無有自性,遠離一切戲論分別,法爾如是。有時于寂靜高山,寬坦任運,離諸戲論而 住;有時入鬧市,亦寬坦任運,離諸戲論而住。有時持瓶氣一口,注視不動。於一切五 欲之境,不取不捨,心極寬鬆任運,離諸戲論分別。上品離戲瑜伽,即得增長,此後一 切生死涅槃,法無生滅,無離戲不離戲,無空不空,無取無捨,通達諸法一味瑜伽大手 印,即得顯現。 (三)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分別意念所顯內外一切通達。法爾明體一味,雖然,仍有決信一味之執,此為下品一味 瑜伽。決信一味之執即淨,無能所對待,無內外分別,心境不二,正智現前,是為中品 一味瑜伽。多證一,一顯多,一切平等,本體寂滅,是為上品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是否究竟圓滿,檢別有六,(1)見體性未見,(2)力圓未圓,(3)妄念上 定顯未顯,(4)生功德未生,(5)播色身種未播,(6)俗諦上決信未決信。 (1)隨所顯現,無取無捨,諸法平等,無能與所,如是了知,是為已見體性。雖知諸 法平等,尚有能所之執,則尚未見體性。 (2)隨所顯現一切,如自本心明體而出,是為力已圓滿。若對治上有貪著,即非了達 一顯多之旨,是其力尚未圓也。 (3)清淨境心,二顯(能取所取)之執,六入(亦名六念)上所顯一切,無縛無解, 隨所顯現悉能住于本心明體,此為妄念顯定。如六入所顯一切,尚執持六入必須斷除, 有此一念,則尚未得妄念顯定。 (4)心境合一,已得變化等神通,是為功德已生。若道緣小,未得變化等神通,則為 功德未生。 (5)無須勤勇,善顯大悲度生,自在利他,是為已播色身種。若悲心等方便未足,不 能普利眾生,則尚未播色身種。 (6)明白通達因果緣起,由自性明體有生死涅槃之門,了達於此,是為善知因果,即 於俗諦,已有決信。若如上於自性明體上,因果尚未顯明,是尚未得決信。 下品一味瑜伽時:于通達一切本體,尚微執所得覺受,後得識中,外境現前,其緣甚強 ,微為所動,有時執與持,亦猶常人,夢中有時亦微現迷執,有時生出身、境、心,三 者無別之覺受,亦有於因果上,信仰上,悲心上,減少之時。 中品一味瑜伽時:解脫能證、所證,能受、所受之執,後得識與夢中,其迷執較前更少 。 上品一味瑜伽時:由平等本體不滅之力,於所顯一切,已離實執,通達不二,即能晝夜 恒一,而無念所顯之門,尚微有未明,後得識時所顯無執晴空,猶如幻化,雖然顯現微 細無自性之夢,而能不迷昧,有時甚久無夢。 復次三種一味瑜伽時,住處宜為清淨處所,有時住於鬧市,亦能增長。雖自思修與無修 無別,但仍宜於清淨高山,依靠真實念頭,精進修持為要。雖證得上品一味者,若神通 未現,未見本尊空行之相,當有壞戒者來,或隨之往,被共罪業所薰,以致神通勝相不 現,應造「察察」一千或三千,每一「察察」,供獻一花,所求消除壞戒之罪。或修陀 羅尼儀軌,或禮拜薈供等,隨力而行。又若善相現則喜,惡相現則不喜,必有魔障趨入 自心。當思能利益損惱之魔何有?一切皆由心現,心如虛空,無邊無中,如是思維,本 系統傢俱 來一味瑜伽證得後,於此決信,功德出生亦不喜,過失出生亦不怖畏,然或嫉妒大,煩 惱多,妄念粗及有喜與不喜者,有一於此,必有魔趨入自心,若能覺悟,即宜精修對治 。古德云,違反大手印者,即屬魔類,應善知之。若謂眾生在自心,上師亦在自心,無 須發大悲及信仰心,捨棄方便,是甚錯誤。故宜生起大悲心,信仰心,行善緣起,斷惡 緣起,披掛因果盔鎧,撿擇善惡,小心行持。彼時若自思利他,雖屬善念,恐其時有天 魔入心,令生希求。表面貌似利他,而實斷捨大悲,無真實利他之心,故于名聞利養及 眷屬均應無貪。如是修持,以前種種覺受,尚有疵垢,至此一切清淨,道上證得,與本 心明體合一,後得智,根本智,無有差別,是即無修瑜伽也。 (四)無修瑜伽 無修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無須強定,及修無念,所顯一切,無非明體大手印,但有時尚微有如幻如化之執,是為 下品無修瑜伽。如幻如化之執即淨,晝夜住于無修上,續繞不斷,惟後顯時,微細相續 識,尚未斷盡,是為中品無修瑜伽。微細相續識,皆轉成智慧,是為上品無修瑜伽。 無修瑜伽是否究竟圓滿,檢別有六,(1)見體性未見,(2)力圓未圓,(3)妄念上 定顯未顯,(4)生功德未生,(5)利生事業,成就未成就,(6)俗諦上,自在未自 在。 (1)無修證得上,所修之念亦無,修如是,無修亦如是,覺受亦無,覺受清淨(即謂 離開能修、所修,如雲霓散,而見青天),是為已見無修體性。其時若證得上,尚覺有 修或有尚須修之念,是尚未見體性。 (2)最細二顯,悉皆清淨,到達一切法盡境,悉與智慧無二,是為力圓。若尚微有最 細二顯,未能窮盡一切法性,為力尚未圓(所知一切法,未能窮盡,所之一字,即一切 法)。 (3)不斷阿賴耶識,即成法界體性智,是為妄念即大手印(妄念顯定)。若妄念上, 尚有極隱微之執,及極隱微之垢,為尚未到達妄念即大手印。 (4)身成虹光智慧色身,心成光明法身,無量?土,悉皆清淨,是為功德已生。若心 、身、(內)情、(外)器,尚微有未清淨者,是尚功德未生。 (5)法界與智慧不二之法身菩提證得後,以身、口、意無盡莊嚴輪,饒益眾生事業, 任運相續成就。若尚未能,欲往清淨?土,即非事業成就。 (6)佛之功德,一切圓滿,是於俗諦,已得清淨自在。若異熟之身網,又習氣之顯( 二顯)網,識之心網,遮覆佛之功德,是於俗諦,尚未自在。 下品無修瑜伽時:二顯多已清淨,無庸勉強自趨無修,一切所顯,無非無緣、無慮之大 手印。後顯時尚有未盡清淨之殘餘微細無明,不知而以為無念,即住於無覆無記上,以 為無念而不自知,此時雖不造業,於般若中,當有取惡處,積習未盡清淨,尚有如幻如 化之執,夢中亦微現實執。 中品無修瑜伽時:極微細如幻如化之二顯,悉皆清淨,晝夜相續住于無修。于後顯時, 較向之不知以為無念,更微細者,自然明現,此亦為取惡處垢。 上品無修瑜伽時:向之最微細取惡處垢,悉于智慧上清淨,此時子母光明相合,諸法普 遍廣大之清淨智,獲得自利圓滿之法身,利他圓滿之色身,輪迴無盡,利他事業,亦任 運無盡。 欲修持真言快速成就須知如下: 1. 持咒時不要食用破三昧耶戒的人所送食物。 2. 不穿著惡人所送衣物。 3. 身體不適疲累時,寬心觀空性。 4. 避免懷疑不信、懶惰懈怠。 5. 避免躺臥持咒或者邊飲食持咒。 6. 持咒前先漱口。 G2000 7. 避免無意樂而修念。 8. 避免觀想不清楚而修念。 9. 不要打瞌睡昏沉。 10. 哭聲不要過大。 11. 行息災事業法時忌誦誅伏事業法;誅時忌誦息;懷時勿誦息。 12. 咒數未圓滿不要為人作咒業。 13. 持咒不可屏息無聲。 14. 大風、大水濱、大海旁勿誦深誅咒,如獅面空行母心咒,恐令風神、水神驚恐。 15. 不要洩漏、增減真言咒字。 16. 不要以全力加持小敵病。 17. 傳法前先觀察弟子根器,不俱密器者不傳。 18. 密咒本尊應密修,忌于城市街道公開修持。 19. 本尊父續、母續、無二續外,事行諸咒之果劣真言,忌酒、肉、婦女、蒜等,應 潔齋。 ※塵世修一年不如閉關寂靜處修一日。 修持本尊法有以下利益: 1. 能受本尊的守護。 2. 能消除業障。 3. 免除墮三惡道之苦。 所有密乘修行人都可能接受過許多本尊的灌頂,但都肯定有自己的根本本尊,只要根本 本尊成就了,也能接受許多本尊的加持。然而修本尊法應當接受本尊灌頂、口傳儀軌、 儀軌講解,方是如法,否則視同盜法罪,修持不能得相應成就。 每一尊本尊法都包含事業、智慧兩種功德,四事業部息、增、懷、誅中每尊本尊有其殊 勝的事業法,例如財神尊屬於增益法,能給行者財力利益;咕嚕咕列佛母屬懷愛,能給 于行者敬愛、威勢的利益;普巴金剛屬誅伏,能助行者消除非人障礙等,然而四事業法 的修持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利益眾生,動機應當清淨,否則本尊會責備,然而最終本尊 法仍然還是以修智慧功德為要,解脫輪迴苦海為志。 ※修持本尊於灌頂時已經立下該本尊三昧耶戒,雖上師沒提及,自行也應請益有哪些戒 律該持守,若有違犯恐不能相應。灌頂後應當每日持誦儀軌與觀修該本尊法,否則恐因 懈怠懶惰,而斷失本尊加持力,一般說來本尊法是須修滿十萬遍,不過也有傳法上師說 明修持至內外密三種相應即可,但咒數應滿十萬遍以上。 二六時中入且卻定中 根據仁波切教導,修持大圓滿且卻,平時不論處世下坐皆應入「空性見」中,由椎擊三 要的教理中,當我們妄念生起時喊「呸」一聲或者彈指的一剎那,暫時停頓五蘊的片刻 中,馬上直觀起心動念的本源之處,有個八識阿賴耶識中隱藏的佛性。 但是根據我的體會,用力喊「呸」字是可以瞬間洞見本覺,但是隨後五蘊又生起運作, 因此,二六時中包含睡夢中皆能入空性見中,便能當下直觀本覺,漸修日久本覺覺知便 會顯現出來,這樣的清淨自性本覺覺知,有點像是不取不捨的下意識作用,念頭隨境會 起作用,不去刻意壓制,但也不隨順,內心了然明白諸法(宇宙所有萬物)的緣起作用 ,不過因緣而生也因緣而滅,因此起心動念會發覺是個沒有必要的存在性,雖還有六根 觸六塵的感知作用,內心深處卻是寂靜如如不動的,不知這是否就是「五八果上圓」轉 前五識的成所作智? 本覺的覺知頗像我們中國禪門所言的禪機,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何來那麼多 的雜念,安住當下的一念,然而這一念也不能執取,一如「三際托空」的境地。 拙愚個人覺得,大手印空性見實為入大圓滿且卻定的基本功… 密乘成就修持次第淺釋 一位如實修持的密乘行者必須完成四加行、三根本本尊瑜伽、三脈四輪氣功法、那洛六 法、大圓滿且卻、脫嘎。 何為四加行: 1. 皈依大禮拜法:念誦六皈依文並行六次大禮拜為一輪,作用在於能發心、消除我慢 、培養慈悲心、強健體能,須修持十萬遍為圓滿。 2. 金剛薩埵百字明:修 情趣用品持金剛薩埵懺悔文並持誦百字明消除業障,十萬遍為圓滿,另加 上一萬遍金剛薩埵心咒為補缺。 3. 曼達供:持誦曼達供文,修曼達盤,培養施捨心,供十萬遍圓滿。 4. 上師相應法:觀修皈依境,歷代祖師、佛菩薩化光融入金剛持,金剛持薄伽梵化光 融入己身,金剛持亦是與根本上師無二別體性,對上師產生無比信念,一切加持力來自 上師,上師同佛般尊貴。 本尊瑜伽法:分為生起、圓滿二次第,主要培養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的禪定功夫,生起 次第的意義在於「止觀」的靜慮修,藉由觀本尊法相,心依所緣一處,然而本尊法相不 能執取,應以空性看待,我是本尊、本尊是我無二別,皆入空性中起觀照自性,我執的 源頭無明。至圓滿次地,心氣合一,得以能開啟三脈四輪的修持。幾乎所有本尊都包含 智慧、事業兩種功德,可以修持多尊,然須擇以一智慧尊作為根本本尊以求智慧證悟而 深入修持,其餘則作為息增懷誅四事業的事業尊修持,以減少修持上的障礙。 三脈四輪氣功法:如九節風、寶瓶氣、金剛亥母拙火瑜伽專修氣、脈、明點或札龍氣功 等,讓氣融、入、住中脈,在三脈四輪的修證上較有系統的進行,其中不乏有拳法、體 功、瑜珈等幫助開啟脈輪脈結,方便氣脈運行消融業氣。 那洛六法:以拙火瑜伽為首,其餘睡夢瑜伽、幻身、破瓦法、光明、中有等皆以拙火氣 功為基礎的成就法。 大圓滿且卻、脫嘎:又稱本淨、任運,當修持拙火氣、脈、明點,而產生樂、空、明境 時,得以觀修本淨、任運雙運,這在大圓滿心隨前行法有提及。因此修氣功法通三脈四 輪,是大圓滿教法的前行法。開啟本覺覺知的智慧本性,後看光顯發自性光明,證入法 界體性虹光身成就。 密乘無上瑜伽禪修通常分為兩種: 1. 有相禪修:如本尊法的寂靜尊、忿怒尊觀修,將心所緣於本尊壇城、法相功德上, 將妄念止住,是生起次第的觀修,而至圓滿次第。拙火瑜伽那洛六法等難行道。 2. 無相禪法:例如以大圓滿教法的本覺覺知起觀修,心緣於本然無造作上,契入空性慧 中的易行道。 修持大圓滿教法,一定會有樂、明、無念的次第及徵相過程,「樂」為氣脈明點大樂的 樂空不二,「明」為智慧光明的顯現,「無念」則是射法與空性的體悟。本覺覺性要能 顯現,空性的體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透過禪定觀修,但是禪定中若不能體悟空性 ,這個禪定便是外道心外求法的禪定,有的禪定教人專注定,或許可發神通,但是對修 證與解脫是毫無幫助的,正確禪修是止觀,佛教講戒、定、慧,慧不是專注定而生,而 是定中起觀慧,並非定與慧是因果關係,需要澄清辯正的地方。 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法、報、化三身俱足,空性是法身的本性,自性光明是報身的本 體,慈悲喜捨是化身的本質。大圓滿教法殊勝的地方在於禪定與下坐後都是保持著本覺 的覺知,基、道、果上都是一如不分的,大圓滿雖是果地的教法,但也包含因地的法義 ,所以大圓滿教法的教法是依本覺覺知而修,進而得證第四身的法界體性身 介紹看本書,是大手印、大圓滿圓融大成就者 第七世噶瑪洽美仁波切所著【解脫大道 】。大手印與大圓滿為藏傳佛教最高的教法,書中融合兩種修持方法,對於實修上有很 大幫助 俱我私底下調查,寧瑪派許多堪布、喇嘛在作大圓滿閉關前,曾學過札龍氣功、瑜珈體 位,可見三脈四輪是噶舉、寧瑪共同的修練過程。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宜蘭民宿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63risb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